穿越生命禁区的“尖刀连”——普洱市人民医院
用艺高人胆大来形容神经外科的医者们,再贴切不过。他们的主场,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大脑,里面纵横交错着脑神经和血管。然而,他们却犹如技艺娴熟的“手工艺者”,在行云流水般的“刀工”下,播撒着生命的希望。
普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坚持不懈努力,科室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0张病床、仅有11名医护人员,发展到今天拥有2个病区、88张病床、49名医护人员的专业团队,成为集临床、科研和优质护理为一体,专业特色突出的临床综合性学科。科室手术由浅入深,由简入难,他们无数次穿越生命禁区,用披荆斩棘的勇气,向各种复杂疑难手术发起挑战,相继开展了脑血管搭桥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脑血管病杂交手术、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及介入、脑干病变切除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科室跻身全省地级市神经外科领域前列,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穿越生命禁区的“尖刀连”。
夯实发展根基 强化内涵建设
翻阅普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展现在眼前是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谱写华彩篇章的科室;是一个不断超越科研学术、技术创新的科室;更是一个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砥砺前行的优秀团队。
多年来,医院神经外科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视支持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就医环境,强化内涵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医院从硬件入手,对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不断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就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神经外科也由此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据普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兴昌介绍,2021年开年,神经外科一病区在经过半个月的改造及病区消毒后焕然一新,加上全新开启的神经外科二病区,使科室床位得到增加,由原来的46张扩增至现在的88张,年手术量达到近800台,治疗疑难性脑神经疾病患者数量呈几何数字攀升。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多年来神经外科科室建设的努力与汗水。神经外科拥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老中青结合的最佳人才梯队,拥有专科医生12名,硕士研究生6名,成立蒲军专家工作站,并柔性引进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脑垂体瘤专家邓兴力博士到院工作;专业护理团队达31人,能为病人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是普洱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为了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医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医院拥有先进的256排、128排、64排CT及3.0T、1.5T磁共振、大型DSA等大型设备,为神经外科各种复杂疾病提供了强力的诊断、治疗硬件支持。同时还拥有先进的蔡司OPMI PENTERO 900显微镜、多功能手术床、立体定向仪、全自动拉钩、蛇牌双极电凝、多功能DL手术头架、双人亚低温治疗仪、多功能脑电心电监护仪、多功能脑循环障碍治疗仪、先进的有创及无创颅内压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为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普洱市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
在注重学科建设均衡发展的同时,普洱市人民医院不断创造条件加强学科细分,提升医疗技术层级。对此,神经外科也进行亚专科细分,成立6个专业组,涉及神经外科所有病种。“专科的精细化发展为医疗技术提升创造了机遇,神经外科每年有应用医疗新业务新技术增加,不仅填补了神经外科医疗技术的空白,同时也形成了脑血管搭桥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脑血管病杂交手术、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及介入、脑干病变切除等一大批有专科特色的关键医疗技术集群,部分项目进入了国内先进水平。”李兴昌说。
借助院士“智力” 练就过硬“内功”
李兴昌介绍,2020年是神经外科二病区建设及院士工作站成立的引路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蒲军专家工作站落户普洱市人民医院。普洱市人民医院通过这一平台,力求学习先进理念,拓展手术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医院神经外科学习理念、技术培训及辐射面积。同时,充分发挥蒲军专家工作站在省内的优势,进一步为院士团队协作诊治中心的建立提供前期基础。逐步实现由市到省、再到全国的“助力助燃”,为普洱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步长制药独家支持的首个专注神经外科创新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