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外科学论文_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术前准备

1.4 多模态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策略

1.5 安全性及疗效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2.3 Spetzler-Martin分级与术后6个月mRS评分的相关性

3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超声、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等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治疗的AVMs患者51例,其中未破裂AVMs 25例,包括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10例(19.6%);破裂出血AVMs 26例(51.0%),包括伴癫痫发作者5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6例、Ⅳ级22例、Ⅴ级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多模态监测技术用于AVMs显微手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术中超声监测,根据需要可反复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对AVMs病变、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畸形团内部、皮质或畸形团表面进行监测,并通过临时阻断可疑供血动脉后病灶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以判断该动脉是否为主要供血动脉。对于AVMs位置表浅者,结合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判断。AVMs病变位于功能区时,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术前合并癫痫发作进行皮质脑电图描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30 d内,因手术及其相关原因引起的新发卒中、功能障碍(语言、运动、感觉、视觉)、颅内感染、脑积水以及死亡事件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51例AVMs患者共进行开颅手术51次,其中直接显微外科手术13例,分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31例,同期选择性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7例;手术时间5~16 h,平均(9.2±2.9)h。50例AVMs全切除,1例少量残留。所有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病灶位置表浅的30例患者接受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并应用FLOW 800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10例患者接受术中唤醒,7例神经电生理监测成功定位运动皮质及纤维传导束,3例定位语言区;15例患者术前有癫痫发作,术中皮质脑电监测下切除致痫灶。术后30 d内,未发生卒中或死亡事件,治愈率98.0%(50/51),1例为残留好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11/51),包括2例视觉障碍、1例感觉性失语、2例小脑及1例颞顶枕叶AVMs出血患者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51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预后良好占比增加[术后10 d和术后6个月分别为54.9%(28/51)、88.2%(45/51)],治疗前后mRS评分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335,P<0.01)。Spetzler-Martin分级与术后6个月mRS评分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多模态监测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s中具有定位准确、及时发现异常、精准评估血流动力学等优点,可改善手术质量,其侧重各有不同,在临床上应选择性联合应用。本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651.12

上一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启发式临床教学联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