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全国名老中医符中柱教授采用以补通塞法治疗老

据统计[1],在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20%发生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数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所谓“便秘”,就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或者有排便不尽或排便困难感,以粪便坚硬、干结为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在各种检查中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之为功能性便秘。便秘大多发生于女性,且老年人多于青壮年。另外,便秘的发生还会随着精神心理、日常饮食结构及社会因素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对于便秘,西医主要采用泻药进行对症治疗,但通常具有副作用,而采用中医治疗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而且还能够对症状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作为全国第四及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符中柱教授对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辨证论治中发展创新,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进行变通,灵活施治,逐渐研究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00 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以补通塞”法进行治疗,旨在分析该疗法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及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6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辨证类型分为脾肾阳虚组、心肝血虚组、肝郁气滞组及脾肺气虚组四组,每组25 例。脾肾阳虚组男性10 例,女性15 例;年龄62 ~88 岁,平均年龄年龄(72.)岁;病程2 ~11 年,平均病程(6.) 年。心肝血虚组男性11 例,女性14 例;年龄62 ~88 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3 ~11 年,平均病程(7.) 年。肝郁气滞组男性12 例,女性13 例;年龄62 ~88 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2 ~13 年,平均病程(7.)年。脾肺气虚组男性11 例,女性14 例;年龄62 ~88 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2 ~11 年,平均病程(6.)年。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3]诊断为功能型便秘;②患者年龄均超过60 岁;③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中医辨证不属于虚秘;②患者伴有心血管或肾脏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③患者对本试验所用的药物有过敏现象;④患者不配合本研究的治疗和随访。

1.3 方法

对四组患者按照辨证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脾肾阳虚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喜热怕冷,四肢不温及腹中冷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迟。采用温补脾肾、润肠通便的治疗原则,方剂组成:肉桂10 g,枳壳10 g,山萸肉10 g,肉苁蓉15 g,仙灵脾15 g及附子10 g,服用方法:水煎服用,1 剂煎2 次,分3 次服用,1 剂/d,连服7 d。心肝血虚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难出,头晕目眩、心悸及神疲乏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细涩无力。采用润肠通便、养血补血的治疗原则,方剂组成:火麻仁15 g,生地黄6 g,枣仁20 g,当归15 g,桃仁15 g,柏子仁10 g,黄精15 g 及白芍10 g,服用方法:水煎服用,1 剂煎2 次,分3 次服用,1 剂/d,连服7 d。肝郁气滞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胸胁痞满及腹中胀痛等症状,舌苔薄腻、脉弦。采用润肠通便、疏肝解郁的治疗原则,方剂组成:香附10 g,白芍10 g,薄荷10 g,枳壳15 g,当归15 g,柴胡10 g,郁李仁15 g,榔片10 g 及郁金15 g,服用方法:水煎服用,1 剂煎2 次,分3 次服用,1 剂/d,连服7 d。脾肺气虚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存在便意但如厕时努挣乏力、便不干硬、汗出短气及面色?白,舌淡嫩、苔薄,脉虚弱。采用润肠通便、补肺健脾的治疗原则,方剂组成:杏仁10 g,党参15 g,升麻15 g,甘草6 g,黄芪15 g,桔梗15g,陈皮6 g及木香10 g 服用方法:水煎服用,1剂煎2次,分3次服用,1 剂/d,连服7 d。以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四组患者均连续服用2 个疗程,并每周进行1 次复诊随访。在2 个疗程结束后停药,并进行8 周的后续随访。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及排便时间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次数比较

上一篇:功能性腰椎不稳诊断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