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城市道路景观性与功能性的融合

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各个地区,供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其是城市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景观走廊。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景观工程作为道路建设的一个附属工程,对于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城市道路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功能性不强

许多城市道路存在设计标准不高、通行不畅、设施不全以及标志、标线与道路家具缺少等问题,给道路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同时,存在街头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数量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健全,部分盲道没有连贯性;一些道路铺装不统一,一段一个铺装样式,杂乱无章,整体性差,使原本就不通畅的城市道路显得更加凌乱;一些街道人行行道随意上车、停车现象普遍,不仅影响行人通行,还给铺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损,导致行人经常出现雨天一踩一脚泥水的现象,市民对此意见较大。

1.2 景观特色不强

许多城市道路辨识度低,与周边环境、景观等没有形成良好的融合,如沿街广告牌杂乱无章,没有特色,围墙多为低档次、任意性装饰的实墙,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与现代文明城市极不协调。

2 研究理念与思路

2.1 研究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道路中被人们感知的空间和实体等客体要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城市、整个区域的大局出发,将道路、街道景观融入整个城市设计之中,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构建丰富、统一、协调的城市意象。在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保持整体性、维持连续性及实现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从道路形式、建筑形式、道路设施、场地铺装、景观小品和绿化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

(1)功能性原则。功能优先,造景并重。依据上位规划,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用地性质,按照道路设计规范和分工等级,最大限度满足人流和行车交通安全要求;并结合道路两边建筑业态、风貌特色等情况,以此将功能与景观相融合。

(2)“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从总体布局到功能分区,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设置尺度怡人的空间和小品设施,以期达到优美景观和配套服务功能的高度结合。

2.2 研究思路

(1)坚持可持续发展。突显生态性,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主,并充分突出当地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风貌、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同时,考虑道路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求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2)突出景观特色。城市道路既要满足道路的基本功能,又要提升道路的景观功能,还要注重城市文化记忆传承,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树种、规格等方面,提倡保留具有文化意义的行道树、原址高大树木及珍贵树木。

3 道路景观功能的提升策略

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态景观相结合,使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和谐统一。梳理各类元素、整合内外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功能,通过运用植物自然多变的组合、地形的微起伏、空间的变化、路面的铺装等,使人们无论在行车中,还是在道路上行走漫步都是一种享受。道路横断面布置综合考虑道路现状及规划要求,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功能要求以及市政管线布置要求,红线在30 m及以上道路考虑布置生态停车位、慢行交通系统,合理布局道路景观、城市家具设计。

3.1 设立港湾式公交站

公交车体积大,在站台上下客时与机动车混行容易造成交通混乱、拥堵,目前许多城市道路此类问题就比较突出。因此,要特别注意设计城市道路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港湾,以提升交通的通畅性、安全性。

3.2 加入慢行系统

在慢行交通系统中,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交通型绿道借道城市主要道路,兼通勤功能与休闲功能;游憩型绿道,主要是休闲功能与旅游功能。将该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网络,科学连接生态绿地游憩景点,充分展示城市风貌特色,最大程度服务于周边居民。当前,许多城市电动车、自行车保有量大,人车混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慢行系统的加入能有效解决行路难等问题。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如换乘+租赁系统、游憩服务点等,结合城市公园、绿道、广场与交通节点设置,根据交通型与游憩型绿道类型调整节点设施,游憩型绿道内部注意与公共交通的衔接。

上一篇:刍议功能性种质资源创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