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
临床实践表明,功能神经性外科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麻醉后苏醒时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会出现疼痛、咳嗽、躁动等现象,容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如何减轻患者苏醒期间的应激反应,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大课题。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功能性神经外科患者进行分析,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功能神经性外科患者58例,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46.)岁;体重44-78kg之间,平均(56.)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48.)岁;体重42-77个月,平均(57.)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1)依据《神经外科学》[2],患者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病变患者,滥用麻醉药物致病患者。
1.3 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阿曲库铵,然后注射丙泊酚,剂量按照1.5mg/kg计算,完成后气管插管,使用麻醉机进行通气。手术完成前的30 分钟,对照组患者注射20ml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观察组患者注射20ml氯化钠溶液和右美托咪啶的混合液,剂量按照0.5μg/kg计算,将注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待患者能够自主呼吸,拔除气管插管。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在唤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 检验;心率血压指标作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血压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唤醒期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唤醒期心率血压上的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27.6%。经比较,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n,%)?
3 讨论
功能神经性外科疾病患者在手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在苏醒期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如何避免患者出现躁动、咳嗽等现象,成为避免发生脑疝、脑出血的关键[3]。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近几年才开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虽然该药物的最佳使用剂量尚且没有确定,但诸多研究均表明麻醉效果良好。右美托咪啶属于一种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交感神经的压力,从而减轻患者在苏醒期的多种刺激,防止发生高血压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4]。另外,在鲁竞等人的研究报道中称[5],该药物应用在功能神经性外科手术患者中,患者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的现象很少,身体能够快速恢复,且一般不会发生心动过缓或过速的现象,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9 例观察组患者在唤醒期的心率为78.5 次/min,收缩压为,舒张压为76.8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82.6次/min、、83.2mmHg。在不良反应上,仅有呛咳和体动各1例发生,占比6.9%,远低于对照组的27.6%,和谭赢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6]。综上,对于功能神经性外科患者而言,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减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创客中国纺服双创大赛决赛评审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